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致公党南通市委原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副主任委员刘璠同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会长

作者:通致宣 发布时间:2019/08/30

8月24日,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选举成立大会在大连召开,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出席大会。会上,致公党南通市委原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南通大学附院骨科主任刘璠教授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会长。据悉,刘璠也是江苏省骨科界首次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副主任委员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的医学专家。

本次选举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章程》、《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经换届筹备委员会推荐,由中国医师协会广泛征求意见后现场投票选举产生。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636.jpg

 

 

刘璠教授是如何成就今天辉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教授了解他的成长之路


来到南通大学附院骨科主任刘璠教授的办公室,室内干净整齐,中英文专业书与杂志码放有序,办公桌旁挂着一块白板,白板上用英文密密麻麻写着近期日程安排。而在墙壁上、书柜旁和窗台上挂着几任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刘璠教授的照片,彰显出他不同寻常的经历。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701.jpg


 成长路上步履蹒跚

1974年,刘璠高中毕业,国家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于是,他来到了农村。三年间,劳作的辛苦没能抹去他学习的热情,挑灯夜读是常态。凭着那股永不放弃的信念,他返城后第一时间考入了其向往的南通医学院。

1980年,刘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在了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工作不久,他就深深意识到,作为医生,必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这个神圣的事业,方能对得起当初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为了专心在医学的殿堂里遨游,他放下了挚爱的大提琴,从此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医学之路。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749.jpg


工作不到两年,他深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日新月异医学发展的需要,于是决定继续深造,考硕士研究生。他笑谈着曾经的经历:那时候,为了能在完成临床医疗任务的基础上挤出时间再学习,经常买两斤油条就着开水吃两天,科室——实验室——宿舍,学习、生活就固定在了这三点一线间。在考上硕士后,刘璠为了做研究实验,在没有多余经费的情况下,他多次去医院食堂收拾餐桌上的残羹剩菜,给他饲养的实验大狗增加营养。


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1984年硕士毕业的刘璠,通过自己的发愤图强,已经将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在同年召开的全国手外科会议上,该篇论文被安排大会交流发言。而就是他当年的那篇论文,对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骨科医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720.jpg

(刘璠教授再国际会议上提问)

在时隔三十年后的一次会议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骨科主任何伟动情地对刘璠说:“刘教授,在我还是年轻医生的时候,您当年在全国手外科年会上的那篇论文,给了我很大启发,当年我用蜡纸刻印后在医院同事中分享,成为了我们当年骨科医生宝贵的参考资料。”听了何伟院长的话,刘璠欣慰地笑了,医者,本就是以解除病人痛苦为本色,能通过这样方式传播出去,也总算实现了他的初衷。


独辟蹊径展功底

通大附院的地理位置、医院规模、硬件条件都无法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相提并论,而要在国际国内骨科界获得广泛认同,必须做出非同一般的努力。

刘璠认为,这些年,自己能够在骨科领域取得一席之地,主要源于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与活跃于国际一线的著名专家同时起步,二是坚持创出自己的特色——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而通大附院给予的支持则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709.jpg

早在工作初期,刘璠曾经和老师侍德教授联手,就地取材,进行人工股骨头表面成型术,这可以理解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前身。可后来,这项技术却并没有被国内其他专家继续深入,主要是难度大,成功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刘璠凭着那份执着,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做这类大手术前,一系列的研究、查阅、模拟等一项项准备工作,都是他亲自去完成。

2002年,他为患者成功实施双侧人工全髋置换术,这在苏北地区属首例,这一成功,为广大饱受各类关节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接着,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经他手术治疗康复后,有的病人不远千里回来看他,有的病人给他寄来登上长城的照片......


 国际舞台展雄姿

2016年3月,经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简称AO)亚洲太平洋地区所有成员国选举,刘璠教授以绝对的优势,再次当选该组织发展委员会亚太区主席。这一殊荣表明,刘璠的骨科医术、知识、教育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国际上再次得到高度认可。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755.jpg

(刘璠教授在瑞士达沃斯精英大师班指导英国医生手术操作)

AO成立于1958年,总部设在瑞士达沃斯,专门致力于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系统的脊柱和创伤骨科内固定理论及相关外科技术的科研机构。刘璠从2012年起作为中国专家,首次担任该职,目前是该机构在中国唯一理事。

在2011、2012年,他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讲师,登上瑞士达沃斯最高级的大师精英班讲台,给来自欧美国家的同道授课及尸解示教手术。2016年12月他再次受邀,登上达沃斯讲台为来自全世界的大师精英班的骨科同道授课。刘璠教授的专业水准、临床经验、授课技巧及个人魅力,不仅赢得了来自五大洲的精英班学员的掌声,还赢得了AO学会主席Jaims Quintero等国际顶尖创伤骨科专家的认可,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中国之声从此在国际舞台上唱响。

微信图片_20190828141812.jpg

如今的刘璠教授,依然坚持着他的全英语查房和交接班,依然低调地耕耘在自己热爱的骨科事业上,他觉得现在无论是知识、技巧、经验都还是他的黄金时期。他常说,努力不努力在于自己,固步自封只会落后,只有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才能为更多骨科疾病患者带来康复后的美好生活。

 

 

刘璠 简介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致公党南通市委原主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现骨科行政主任。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医学专家。11、12、13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9荣获江苏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网评全国创伤骨科十大名医之一,荣登2018中国创伤骨科最具影响力医师风云榜,全国骨科最佳讲师。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委、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及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卫计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骨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副主委,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常委及创伤委员会副主委、关节外科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骨病委员会常委及骨折与软组织修复学组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兼骨科医师协会前任主任委员等。担任国际内固定学会亚太组织发展委员会主席, AO理事, AO国际讲师,第一届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副主委等。

任美国骨与关节杂志(JBJS中文版)、《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论著131篇,其中SCI论著39篇,主、参编(译)专著12本,主持国际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8项省部科技奖;获国家专利三项。迄今已培养博士后3 名,博士8 名,硕士84 名,在读博士2 名,在读硕士10 名。

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代表中国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专题演讲。作为国家级专家担任国际学会组织国际讲师,多次应邀出访欧美亚多个国家,作学术演讲,精通英、日语,学术水平得到国外专家学者一致称赞,享有较高的国际学术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