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玫 发布时间:2018/07/16
他是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重点人才、江苏省卫计委拔尖人才、市521重点人才、市医学重点人才。他曾获得连云港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他是市胸痛救治中心核心成员,是我市唯一经过国家卫计委统一培训、考试获得冠心病介入、导管消融、植入器械三项资质的心血管专家。他较早在我市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术”、“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填补了多项市内技术空白,受到国内同行的赞誉。
无数的荣誉和光环也无法遮挡那颗炽热的医者仁心。他就是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致公党员王怡练。
从医20年,随时待命的守护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句话既是对医者德才兼修的要求,也是医者理应恪守的准则,王怡练主任正是这样不懈追求的一位医者。
王怡练主任,从医二十年,在患者眼中,他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他同事、领导眼中,他是兢兢业业、不懈追求的好同事。在公众预约平台上的好评中,没有华丽辞藻的吹捧,只有患者平实叙述的感恩和敬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他的日常状态:忙碌、和蔼、耐心、细致……我们看不到的是他从医二十年来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奉献与付出。
“干我们这个工作的,手机十多年了不换号,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在王怡练看来,心血管内科的医生生活极其不规律。半夜三更,一个电话响起,就得马上起床,披上衣服,带着家人的“埋怨”消失于茫茫夜色中。
对心内科医生来讲,他们承受的不仅是身体的疲惫、心理的高压,还要面临强X射线对健康的威胁。王怡练主任做的心内科介入手术,最多时候达到一天10台,平均每台手术暴露在射线下1小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射线的侵蚀,每次介入手术时术者都需要穿上重达三十斤的铅衣。一天手术下来,汗水早就湿透了衣服,不仅如此他还要忍受放射线损害导致的皮肤瘙痒、长期负重站立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腰痛。但这些劳累与病痛都无法消磨一位医者对病患的守护之心。
年初的一个晚上,病房里一个曾安装三腔起搏器的患者,再发致命性的心动过速,值班医师第一时间和王怡练汇报,王怡练立即赶到医院,并紧急处置,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病情平稳了,患者依然不放他走,只要他在就能安心,王怡练一直守护病人到了夜里12点多,等到家已是凌晨1点,他刚收拾准备睡下,手机又响了,一位85岁老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急诊手术,他穿了衣服又一次赶到医院,再次穿上铅衣走进手术室,待手术结束全部收拾完已是清晨5点多,王怡练只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眯了一会,又投入到了新一天的交班、查房、手术…。
从医20年,X射线下数千次的暴露,王怡练随时面临着白细胞下降、白血病、肿瘤、骨质疏松、白内障、染色体变异等疾病爆发的可能。王怡练开玩笑地说,“我们心内科做介入的医生,是拿自己的命换病人的命。但是,选择从医,选择了心内科,不就得选择踏踏实实干下去吗?患者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辞辛劳、随时待命的守护者。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勇士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心脏病来得急,有的病人没有必要的常识,甚至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到医院,不相信自己得病或者犹豫是否手术而耽误了急救时间,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王怡练主任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都倍感痛心。
在心内科医务人员看来,每一次心脏手术,都是同死神赛跑。猝死人群中80%是高危胸痛,高危胸痛中又有80%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近15年来,这方面设备有了、好药有了,介入技术有了,但由于民众认识不足、就诊不及时等原因延长了抢救时间,导致死亡率并未降低。王怡练主任及其团队成员较早在本市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网络急救新模式,推动了我市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
58岁的患者林刚(化名)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握手”。林刚因突发性心脏病昏倒在家,邻居拨打120将他紧急送往市二院东院区胸痛中心,在途中120一边联系王怡练主任,一边将心电图传送到胸痛中心群,待120入院后直接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王怡练团队成员早早在导管室等候,当即进行抢救并行介入手术,整个过程仅用了37分钟,远远低于国际的90分钟救治标准。行之有效的就诊流程和医疗团队的默契配合,再加上医生较高的医术水平,为患者赢得了一线生机。
作为该院胸痛中心的主要成员之一,在院方及相关部门的带领下王怡练主任一直致力于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救治时间,尽快给病人疏通堵塞的血管。如今,在救护车上,患者的心电图信息就可即时传到医院,在医院的值班医生可以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远程”会诊。争分夺秒,他们缩短的不是时间,而是减少了患者死神接触的机会。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病患,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勇士。
热心公益 ,大爱至深
王怡练同志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致公党员及肩负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公益事业。
回报家乡、回报乡亲是王怡练同志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工作后经常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加农村社会公益活动,他发现有很多的老乡对健康知识了解偏少,对于易患疾病认识不足,对于疾病就诊渠道常常无奈。一定要为乡亲们做些什么!2015年初,王怡练作为发起人,联合同事张琳、杨伏猛、李亮、徐同道等9名公益活动极分子成立了“义德公益老伙计”医疗爱心公益团。该公益团成立三年多来,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深入偏僻的农村、福利院、社区、学校等,自掏腰包购买药品、自己驱车前往义诊、自发举办科普讲座(包括网络)。“义德公益老伙计”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市各个地区,累计行车5000多公里,公益活动共计47次,免费义诊1.1万人次,“义德公益老伙计”始终坚持置身在港城医疗公益事业的最前列。
“一个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只有一个队伍强大了,才会真正改变心血管病的现况!”为推动港城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整体提高,多年来,王怡练主任克服各种困难,与市内县、乡、镇等100余家基层医疗单位进行互访,与基层医院的500多位内科医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诊治能力和迫切需求。王怡练作为群主建立了全市最大的心血管专业微信群“海州湾心血管病论坛”,实时发送病例、在群内解难答疑、定期在群内对连云港市基层医疗单位进行科普线上教育,并成功召开了四届连云港市海州湾心血管病论坛现场会议。
20年的坚守,20年的付出,在大家的眼中王怡练主任是个闲不住的人,而他只是用那颗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去爱这个世界,去奉献自己的毕生心血。无论是业务上的精益求精、科研上的创新探索,还是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他让自己过得很充实。做为一名医者,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是支撑他奋力前行的巨大动力,而青年与时俱进的开创精神正伴着他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