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卢立菊:致公党在海外华人华侨响应 “五一口号”中的作用

作者:卢立菊 发布时间:2018/04/27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社会各界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作为代表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利益的中国致公党的政治态度则极具影响力,1948年6月9日,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华商报》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宣言》,主题是号召海内外同志加紧努力,拥护中共领导的新民主革命,极大地凝聚了海外华侨的力量,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不但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中,新加坡最早加以响应。5月4日,陈嘉庚代表新加坡华侨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响应“五一”口号,希望早日召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

在美洲和南洋各国的海外华人华侨中有着深厚根基和影响的致公党也发表了通电,对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积极加以响应和引导。5月6日,中国致公党主席陈其尤同志代表致公党联同驻港各民主党派领袖通电响应“五一”口号,随即又函电致公党海内外美洲、南洋各地党部,切实研究这个重要号召的意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结果一致认为今天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课题,不但是如何加速结束反动统治的独裁政权,而且是如何建立真正属于人民全体的、平等的、合理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正当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如此丰富的现阶段,在五一劳动节发布了二十三条号召,把中国革命的总形势和任务加以剖析,建立新中国是共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致公党尤为同意中共这个响亮的号召,同时希望海外华侨都一致起来响应和拥护。

致公党从“反清复明”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对峙,都团结了广大的海外爱国华侨,从始至终,致公党的政纲都明确有保护侨胞权利的种种规定,是密切代表华侨利益的革命政党。因此,致公党对中共政策的解释和对“五一口号”的宣传,在海外华人华侨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广大爱国华人华侨纷纷以各种途径关心和支持国内的斗争,明确表示拥护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期待新中国的早日建立。华人华侨中的主要政治意见也通过致公党传达到了国内。

华人华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和一切爱国运动中国从来都不甘人后,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被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为“华侨是革命之母”。在抗日战争中,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海外华人华侨纷纷捐钱捐物大力支援国内的抗战。在国共内战的时期,华侨对国内的局势非常失望,对国民政府倒行逆施的举措非常不满,而国民政府对于侨胞的利益也不予保护,使他们在有的国家受到歧视,利益蒙受损失。虽然他们没有回国定居,但他们对于祖国的关怀非常深切,他们希望新中国早日建立。他们中间很多是爱国的资产阶级和劳苦的工人,也有优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他们将来可以回到自由民主的祖国怀抱,参与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这就是当时广大海外侨胞对于祖国的深刻认识和基本要求。中共发表“五一”口号,表明其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工商业、容许资产阶级得到发展和合理的保障,与华侨本身的利益并无冲突,他们虽曾有过不必要的疑虑,都随着“五一”口号的对外宣布而消失,他们期待新中国的建立,并将在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大力支援。

10月23日,美洲致公党主席司徒美堂写了上毛主席致敬书,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愿意将来回国参加新政协。10月30日,香港各报刊登了司徒美堂的声明,指出:“今中共中央及民主党派所号召以四大家族除外之新政治协商,进行组织人民民主联合政府之主张,余认为乃解决国内政治问题唯一良好之方法,热诚表示拥护,并愿以八十有二之高龄,为中国解放而努力。陈其尤同志等所继续组织之中国致公党,民国二十年在港组中央党部时,美堂已亲自出席,加以签字赞同。今能彻底整理,奋发前进,揭民主政治之大旗,为新政治协商,人民民主联合政府之主张,坚决奋斗,美堂以洪门老人地位,深表同情,并竭力赞助。”此举代表了广大海外爱国侨胞的心声。

致公党作为代表海外华人华侨利益的政党,在此时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方面对外宣传中共的政策和方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另一方面又传达和沟通华侨的意见和想法,为整合华侨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增添更多助力,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并在新中国制定的华侨政策中贡献才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