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和顺味道

作者:高健 发布时间:2017/08/24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几乎没做攻略的情况下,将腾冲和顺古镇作为我们云南行的第一站,凭借的只是以往阅读中所形成的依稀印象和向往:腾冲是胡焕庸线的一个端点、和顺是西南丝绸古道上 最大的侨乡。一直想看看这个端点的自然人文环境,想领略这个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的今天文明与昔日繁华。还有,近年来工作的缘故,每每看到“侨”、“丝绸之路”的字眼,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自然而然地选择走近它。

    周六的傍晚,经过了四个小时的航程后,我们走出了腾冲驼峰机场,一个建在山顶的小飞机场。来接机的“妥妥客栈”的伙计,一路上侃侃而谈古镇的过往今生。二十分钟后,处于半山腰的古镇就在身边。初见古镇,晃过心头的是一丝失望。眼前的古镇没有平遥古城的各式大院,没有周庄同里的秀美灵性,更没有西递宏村的粉墙黛瓦如诗如画,咋看到的,只是拥挤的旧时民房、狭窄的青石板路,还有随处可见的各式商铺。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用了近一天的时间细细品味后,似乎又感受到了它特有的味道。

    古镇的味道,说到底,就是文化的味道。和顺的文化,首先在于“和”:7000多土生居民与4000多外来经商、打工人和谐共处、现代商业气息与生态自然风光和谐并存、纯正传统的汉文化(如宗族观念、家族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谐同在;更有中华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合,我们可以看到,寸氏宗祠的南亚风格大门、艾思奇故居的欧式窗户、“弯楼子”民居的英国铁艺,都与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这样的云南古民居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2006年朱镕基总理的“和顺和谐”题字如今赫然印在古镇的入口处。和顺的文化,还在于“儒”: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1928年就由华侨自发集资兴办而成,成为和顺人的文化之源,被全国多所知名大学所关注,当年胡适曾为其提题匾;中国的玉石文化是少不了腾冲包括和顺人的智慧的,翡翠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启蒙于此,现如今无论是珠宝店的老板,还是客栈的伙计,抑或餐馆的服务员,大多能和你聊几句“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寻有缘人”等颇有哲理的话,抑或会教你如何识别玉石的品质;更有,元龙阁、艾思奇故居、文昌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耀庭博览馆等场所,无不彰显着有异于普通乡村的儒雅之气。和顺的文化,更在于“淳”:和顺经商人,精明中不乏淳朴,我们可以看见古城中体验式的堵玉,商家与客人都是锱铢必较的,但所有的交易都是你情我愿的,买卖双方都是和善的,抑或再来几句调侃,还会引来阵阵笑声;购买以杯计量的商品时,多是呈“满溢”状的,有时甚至还会另多给些;当地美食“大救驾”,传说是腾冲妇女救驾被吴三桂追兵追杀的南明皇帝朱由榔的食物,流传至今、颇受欢迎,不正是“淳”的延续嘛……

    这个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和顺古镇,有过繁华,遭过蹂躏,如今正以一种亦古亦今、亦商亦儒的味道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