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不一样的志愿者

作者:崔 鹏 发布时间:2017/05/05

季道静 (生活).jpg

初次见季老师,我的印象是,一袭碎花长裙下袅袅的身段,宽檐太阳帽下灿烂的笑脸和鼻尖上微微沁出的汗珠。

 季老师,全名季道静,是江苏省大港中学的一名校医,心理咨询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学校卫生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她还是“多重”志愿者:她是镇江市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中国红十字志愿者、镇江市社区矫治工作志愿者。2015年,季道静被江苏省司法厅授予“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拥有“中国红十字志愿者”、“镇江市社区矫治工作志愿者”、首批“镇江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辅导老师”多个身份的注册心理咨询师,季老师说起这数年来付出的志愿服务,一丝丝辛劳之后浸着汗水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微笑不由自主地爬上了她的脸颊。那种感觉是充实、是欣慰,是无法表达的满足。

 社区矫正,一般人可能没听说过,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服刑,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不脱离社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简单的说,就是给这些人一些帮助,使他们建立信心,走出阴影,融入社会。”季老师这么跟我解释她的志愿者工作。

 从08年开始季老师成为镇江市社区心理矫正志愿者,被分配在镇江市丹徒新城司法所服务。与以往从事的其他志愿服务不一样,一开始就遭到了家人和朋友强烈的反对。“那些吸毒盗窃的,平时躲都来不及呢,现在倒好还帮矫?”不仅家人反对,一开始受矫人员也不配合,对他们封闭心门,不愿意与他们说话。季老师清楚地记得很多人上第一堂课的反应,“不管你讲的笑话多么有趣,他们始终不会笑。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发问。能来听课就已经很不容易。”季老师说,社区矫正人员犯过错,被判过刑,需要在社会上接受特定部门的监管。尽管是监外服刑,但“罪犯”的标签却好似还贴在许多受矫者身上。或许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感觉总是低人一等,不敢或不愿意和他人交往,心理压力大。但是季老师凭借与执法者全然不一样的志愿者身份,用专业的工作方法,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他们,打碎了他们坚硬的面具,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里,使得受矫人员愿意进行交流,甚至还主动向司法所要求再次交流。季老师说,参加社区矫正志愿者队,就要想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阴影,让他们觉得还有朋友,还能被社会所容纳。

 有一个83年出生的小伙子张某,中专未婚,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一开始,张某失约过2次,面对第一次谈心也很抵触。经过两次促膝交谈,季老师与他建立了非常好的咨询关系,张某说自己现在除了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季老师以及以前网吧工作的几个同事外,基本与外界没有接触与交流。他很感激季老师这个与他没有关系的人,给予他很多关心与帮助;在谈话到一半的时候,张某突然改口称呼季老师阿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非常欣慰的。”季老师说。张某说:自己一直感到心累,特别想向一个人倾诉,而从小到大却从未向别人敞开过自己的内心,包括自己的父母、朋友。今天的谈话,感觉舒服多了。在后来的交流期间大家都比较放松,效果也特别好,每次都有非常强烈的倾诉欲望。季老师还与他约定到解教日一定共同庆贺。

 数年如一日,一晃,季老师已经在社区矫正志愿者的道路上奔波了8个年头。当年和她一起配置到各个乡镇社区的志愿者们,如今只剩下她一个还在坚持,这条路有多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季老师不会骑车,也不会开车,每次矫治都是公共交通或是徒步行走前去。丹徒新城的宜城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和其他区域比起来,矫治对象较多,多时达到40个。 对每一个矫治对象,季老师都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和交流,期间做详细的记录。事后还要形成书面材料、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建立一人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把受矫人员需要的帮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回馈宜城司法所。季老师每次和受矫对象交流前都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形成的材料之质量,是其他地方所无法媲美的,形成完整的档案,在同行中也属首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每年一次全市交流研讨的“案例报告会”上,季老师凭借辛劳的付出和杰出的专业素养,每次都作为丹徒代表发言。潜心写成的《浅析如何促进社区矫正人员的健康发展》在江苏省心理学会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尊重生命、把握当下》在江苏省心理学会和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本人也荣获“镇江市社区矫正优秀心理矫治志愿者”和江苏省司法厅颁发的“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殊荣。而后一项,以志愿者的身份荣获省司法系统的先进个人称号,也是史无前例的唯一一个。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对待这些一般人眼中的另类,季老师做社区矫正有一个特点。她从来不爱对矫正对象说教,都是让其自我感悟、 自己成长。在交谈中,不断挖掘,让受矫者自己诉说,自我改善,“润物细无声”般地重拾自信 回归社会。整个过程堪称“平平淡淡”。但也正是这样的平淡与无声,赢得了矫治对象的信任与配合,使得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朋友,使得季老师有机会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更成长了自我。

通过几年的社区矫正服务,季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做社区矫正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其实方法和目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社区矫正对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挫折、心理遭受过更多创伤而已,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支持与关怀。作为一名社区心理矫正志愿者,通过与矫正对象的接触沟通交流,在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仅仅给予一个相对客观的“心理评估”是远远不够的。和其他志愿服务不一样,矫正志愿者通过交流,得学会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找到之所以触犯法律的深层次原因,与他们一起分析寻求困扰自己心理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通过咨询交流,不仅可以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同时能够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评价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走出各种阴影,过上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这才是志愿者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是她从此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她有着婀娜多姿袅袅婷婷的身段,也有润物无声的妥贴抚慰;她有专注、果敢与干练的性情,也有细水长流的绵密情怀;她有如同明媚天空的开朗充盈,也有汇聚着辛劳汗珠的灿烂笑颜。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的志愿者精神深深的印在她的心里,陪伴她经历每一次公益和帮助,“施以爱心,不求回报”更是她对自己公益之路的坚定与执着。

季老师说,我希望,我所做的,能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小小世界,带去一抹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