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震鹏 发布时间:2016/06/28
从甘孜州的色达到青海的年宝玉则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往马尔康方向经阿坝到年宝玉则,另一条是直接从色达向北翻过巴颜喀拉山经青海斑玛到年宝玉则。前一条线道路虽然平缓,但因长年修路,道路不仅难走而且路途遥远,需两天时间才能走完;后一条线约250公里,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峦中翻越,但多为砂石路面,如遇道路、桥梁损毁,在路上待一二天也很常见。因为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加之我们对路况不熟非常纠结,晚上在色达佛学院抛硬币决定走青海斑玛线。
色达是四川甘孜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4000多米,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五明佛学院,就隐逸在色达群山连绵的喇荣山沟里,那满山遍野修行人自建的红房子,象蜂窝似的遍布在山沟里,远看安静祥和,走进你会发现每个红房子里都有鲜活的生命,日复一日地吟诵着灵魂的赞歌。低沉的诵经声似滴水穿石般的侵润着人的魂魄和躯体。
离开色达时,已是下午两点,高原上天黑得晚,按计划我们要在天黑前赶到年宝玉则。为安全起见,我们雇了当地的司机,司机跑高原经验丰富,但对我们要走的线路,一点都不熟悉,认识的汉字不超过100个,也不会看地图,基本是我们指哪儿他方向到哪儿。
刚出色达县城,天就阴沉下来,厚重的乌云从头顶一直压到天地结合处,只在地平线的尽头透出一隙光亮,飞往天葬台的秃鹫展着硕大的翅膀不时从我们车前掠过,我们刚从天葬台下来,亲眼目睹5位灵魂在天葬师的刀下升天,高反严重,心有余悸。
我们要去的年宝玉则是巴颜喀拉山脉的最高峰,海拔5369米,当地藏民称为神山。巴颜喀拉山脉长约800多公里,一头连着可可西里的昆仑山脉,一头连着四川盆地西端的邛崃山脉,呈东西走向横卧在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之间。色达在巴颜喀拉山脉的南麓,我们要翻过巴颜喀拉山到北面才能到年宝玉则。从色达到年宝玉则250多公里的路途,就是翻越巴颜喀拉山的脊梁背,在巴颜喀拉山脉连绵的山峰、谷底、褶皱中穿行。
经过连续不断的坑洼路面,两小时后我们平安进入青海省的斑玛县,这一段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基本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群山中穿行,从山巅四顾,视线尽头全是连绵的山峰,高原上蜿蜒的灰色路面,象蛇一样盘旋沟壑之间。沿途除了偶有自驾游的汽车外,很少有其他车辆,天地之间寂静安详。斑玛县是我们这一路经过的最大的县城,处于巴颜喀拉山麓群山褶皱之中,面积相当于南京区县面积总和,人口只有2万多人,这2万多藏民散布在32个村落里,象珍珠似的散落在巴颜喀拉山山脉的沟壑之中,过着自己与世无争的安详生活。
出了斑玛,汽车在经过连续的下坡后,海拔从4000多米下降到3000多米,进入一个类似河谷的地带,路边的缓坡上霍然呈现出一排宏伟壮观的金顶建筑群,金顶在夕阳的余晖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开地图,原来不经意间我们已到了白玉达唐寺。白玉达唐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在青海最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早于格鲁派400年前就在藏区流行,著名的色达佛学院就是宁玛派高僧所创建。因临近傍晚,白玉寺寂静无人,能容纳3000人同时诵经的大经堂也大门紧闭,从门口僧人口中得知,白玉达唐寺在2011年曾深夜遭遇大火,过火面积800多平方米,现仍在修复之中。我们盘桓在白玉寺残破的围墙边,默默祈祷上天保佑这大山深处的佛国圣地。
色达佛学院黄昏
色达佛学院喇嘛辩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空中飘起了细雨,气温也急骤的下降,高原气候瞬息万变,刚才还是温暖如春,转瞬就冻得发抖。离年宝玉则还有40公里的山路,我们似乎已能感觉到神山那亘古不变的呼吸声。
汽车在雨中继续前行,车灯柱的前方,不时有晚归的牦牛穿路而过,远处山坡上牧民帐篷透出的篝火光亮,仿佛是一个民族从远古走来生生不息的生命火种,让人感叹不已。由于年宝玉则床位有限,今晚我们只能住在藏民家里,我们期待那浓醇的酥油茶。
越来越近了,尽管车外已漆黑一片,但我们仍感到年宝玉则神山那巨大的身影正向我们靠近。大地造山运动中和青藏高原同时隆起的年宝玉则,在这片静穆的高原已耸立了上亿年,它的神圣和威严让人类渺小到犹如蚍蜉。半天的奔波就要接近终点,我们在想,或许,我们到年宝玉则不是为了寻找什么,而是年宝玉则告诉我们要寻找什么。
此刻,我们只想伏在神山的脚下,虔诚的说一句:年宝玉则,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