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荃 发布时间:2015/09/07
图为本文作者张荃(右一)2005年3月在致公党江苏省级组织成立20周年之际与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宋大合影。
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九十周年和连云港致公党成立三十周年,也是我加入致公党二十周年。时间荏苒,转眼我已有二十年的党龄了,回想这些年在致公党这个大家庭中的点点滴滴,我不尽感慨也深深的感念着我与致公党的这份情缘。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在中学时代,父亲从上海第4军医大进修归来与我谈起上海的民主党派,说在民主党派中集中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国内和从国外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时起我对民主党派有了初步的印象。父亲曾经参加过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些经历使我对革命史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经常阅读相关书籍,多层次、多角度了解中国革命历史。
1980年,因为要随父亲从海南转业到连云港,刚刚考上的统计学院未能就读,又因我伯父随国民党到了台湾这个“海外关系”以及种种原因,使我在我参军、就业等事情上受到影响,不能如愿,但我在人生中仍然是十二分的努力,三年之后在工作岗位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电大,是在单位25人当中录取的2人中唯一的女性,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我在纺织品公司担任过部门会计、总公司总账会计、主管会计,并于1992年通过了全国会计师考试。
1993年,一个偶然机会,我接触到致公党组织。当时是市委会机关赵修明的引见,我认识了当时的副主委徐文基、秘书长张钦龄以及老党员凌希立、李琳珍、许雄威、黄耀等等,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谈话得知,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连云港市恢复了民主党派组织,致公党在1985年3月建立组织。致公党是八个民主党派中的一个,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是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像我这样的条件,如果本人愿意,是可以参加民主党派组织的,于是我向致公党组织递交了申请,1995年5月,我被批准正式加入了中国致公党。从此我与致公党结了缘,更多了一份致公情。那时致公党市委会机关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人手少,事情多、活动多的时候,我就利用我的特长,义务做些财务工作,活动多时,我还积极参加,帮助做些党务工作,虽然我在单位承担着四个部门的财务工作,财务的琐碎工作较多,工作繁忙,但仍抽出时间投入到致公党的活动中。1998年4月,我调入了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机关,从事机关党务事务,主要是财务工作。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致公情缘在我心中就越来越深,我也深深地喜欢致公党这个大家庭。
这份致公情是我始终心中有党,心中有成员,心中有责任,以忠心立足党派工作,以真心做好份内份外的事情,以热心完成各项机关任务,当好合格致公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
我的这份致公情,让我感到加入致公党是我的幸福。为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中满腔热情、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党员服务,做好党务工作,为党员服务落实在每一个行动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党派机关工作条件差,交通工具缺乏,七个党派共用一辆车,经常是活动或是有事时,派不到车,我就骑自行车去办事,或是走访看望党员。无论天气好坏,还是路途遥远,都从未有怨言。有位老党员孤身一人,儿女都不在身边,生活不便,我每年都会和领导去看望慰问,直到他病故。平时只要有党员生病,我就会赶到,把市委会的关心带到党员的心坎上。许多老党员很感动地说:“感谢致公党组织,多年来一直关心、想着我们,真庆幸加入了致公党组织啊!”。
我的这份致公情,让我感受到参加政治活动的自豪感。我聆听过上海致公陈昌福主委和我们连云港徐文基副主委讲解的致公党的历史等等,为司徒美堂等老一辈致公党人利用“侨海特色”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敬佩不已。多年来,市委会都会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在1997年开展的香港回归签字及演出活动、1999年庆祝澳门回归演出活动中,与我敬佩的老归侨、老党员一起,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参加排练的党员不是专业演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繁忙的本职工作,经常来不齐,虽然我对文艺方面不太专业,但也全身心投入,只要人不齐,我就顶上,党员来的多,我就撤下,把机会让给党员,虽然不具备专业演员的功底,但全身心的投入,展示了致公党员的风采,两次大型演出都非常成功,得到市里领导的肯定,我们排练的归侨侨眷小合唱《我的中国心》成为一个品牌,多次在市里演出,得到好的口碑。《七子之歌》、《国家》等由致公侨眷表演的小合唱,都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每次的演出成功,我虽然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跑上忙下,付出汗水,仍然无比欣慰地与致公同仁们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沉浸在幸福之中。二十年来参加或组织的无数次学习活动,都帮助我提升人生积极向上的信念和理论水平。在机关、除了做好常规的机关事务,还编写党员们报送的宣传稿件、社情民意,在2004年,致公党省委第一次要求各市委会报送信息工作时,我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当年就编写了32条信息,为致公党参政议政做好基础工作。无论工作多忙,都协助领导做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致公党员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活动等等。作为区政协委员,几年来,我在参政议政方面,本着立足市区发展实际,充分体察社情民意,既看到当前,又能前瞻未来,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和义务,积极为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对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通过不同渠道提交了《关于加大新浦地区老建筑保护力度的建议》等20余条提案及社情民意,得到区政协的肯定,被评为先进个人。
我的这份致公情,让我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展示。1998年调入机关后,我就在领导的指导下,建立了致公党财务制度,建立了以总账、银行和现金日记账为主,经费支出明细账为辅的账簿体系,规范了党派的财务基础工作。其次,将计算机运用于财务管理。首先将工资程序应用于计算机管理,其次将会计账及报表均应用于计算机,提高了致公党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在我的提议下,民主党派陆续有六家将财务电算化,这在九十年代初是较早的,进一步规范了党派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与全市会计工作电算化接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由于业务扎实,获得市财政部门的肯定,1999年和2000年被财政局抽调参加全市会计报表的汇总总结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十几年来,本着既要节约财政费用,又要使党派开展工作有必要的经费开支的原则,做好致公党的经费预算,工作中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和分配资金,年终做好决算。在致公党工作十几年,报表报送及时,数据填报准确,多次在财政政法处的业务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
我的这份致公情,让我在致公党机关体验到了快乐,收获到人生的一份致力为公的果实。自1998年调入机关以来,始终怀着忠心、真心、热心,忠心为党派做奉献,真心对待本职工作,热心为党员做实事,做好事。热心党派机关,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尽全力去做好。虽然作为高级会计师,有机会调走转干,但仍珍惜这份致公情,始终留在致公党机关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机关,本着服务意识,拒绝推掉了多次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职务,就是想让更多的党员有机会来承担起党务工作。十几年来,在机关,我承担致公党市委会的财务、宣传、信息、社情民意、档案管理及活动组织等工作,恪尽职守,勤勤恳恳、积极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宣传党派活动,为《中国致公》、《江苏致公》、《人民政协报》以及机关刊物积极撰写稿件100余篇,还参与编印《连云港致公二十年》纪念册,配合中国致公党成立85周年、连云港致公党成立25周年,收集、整理、编排制作了展示致公党风貌的展板,同时参与编写了党员风采录,积极宣传我党优秀人物。在机关,我仔细翻阅资料、整理,编写了1985至2005年的致公党志,以及每年的致公党年鉴,一直到2012年,真实、完整地记录致公党的工作轨迹。致力为公、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做好机关每项工作,一直是我的准则,这些年来,也得到省、市致公组织的肯定,曾多次被评为党务先进工作者、创优活动先进个人,以及被致公党省委评为优秀机关干部。
我与致公党的这份情缘,让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味着不平凡的快乐和收获,我为在致公党的这段美好时光里做的平凡之事感到由衷幸福。致公党,感谢您给我这美好的收获。如今,虽然我已退休,但是致公党的这份情缘依旧,仍然在为党派做财务以及领导交办的工作,我为致公而骄傲,愿我的这份致公情缘继续为致公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