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胡勤刚:妙手仁心托起生命的重托

发布时间:2012/07/18

    下午三点采访胡勤刚时,他刚给病人做完一台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而隔壁的会议室内,江苏省头颈肿瘤外科专委会的会议正等着他两个小时之后去主持。“忙,实在太忙了,”确实,身为医生、院长、博导、主委,众多的头衔固然肯定了他的能力,但也让他常恨自己分身无术,“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学生胡勤刚——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也要试一试

  1957年,胡勤刚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师家庭。文革期间,年少的胡勤刚跟随母亲在无锡乡下插队。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后,他决定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其时,当赤脚医生的胡勤刚正跟着一位公社(乡)卫生院老中医学习伤科,因为刻苦勤奋已悄悄被卫生院内定为老中医的“接班人”。得知胡勤刚要参加高考的消息后,支书找他谈心,先是劝他不要考,虽然后来松口了“但只有一次机会,考不上就不再给机会了”。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仅有的一次机会,胡勤刚深感压力重大,白天要上班看病,只得晚上挑灯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初胡勤刚考上了南京医学院。但他并没有被录取到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而是被调剂到了口腔专业。当时,口腔专业是个冷僻的专业,胡勤刚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迅速投入学习,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并被分配到南京市口腔医院工作。

  1985年,28岁的胡勤刚作出了人生中的又一重大决定,脱产报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专业硕士研究生。“脱产报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二十多年后,胡勤刚谈起当年的选择,脸色仍略有动容,考前半个月儿子出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儿子已经六个月,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离开南京去上海读书,爱人一个人带孩子很辛苦不算,经济上的压力也很大,直到现在当年家里经济窘迫的状况仍不堪回首。”深知妻子做出巨大牺牲的胡勤刚唯有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爱人的支持,硕士毕业前夕时,他的导师邱蔚六院士已决定让他直接读自己的博士。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93年他才报考博士继续师从邱蔚六院士。

  从上海学成回来的胡勤刚很快被南京市口腔医院作为骨干来培养。1991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德国Tuebingen大学进修,其时国内正兴起新一股出国潮,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国外的地位和收入又很高,但胡勤刚还是毫不犹豫地回国了。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医生胡勤刚——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的生命之托

  一谈到自己的专业,胡勤刚就很直率地说其实很多人对口腔医院的认识有偏差,“不少人以为口腔医院的医生都是看牙的,这是一个误区,就拿我来说,我的专长就是治疗口腔颌面部的各种畸形、肿瘤以及颌面部外伤骨折。”

  因为主要在脸部区域动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为例,肿瘤切除后,因为少了原有骨骼或肌肉的支撑,会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丧失,因此手术时将病灶切除后并不能简单地一缝了之,而必须继续采用其他组织修补缺损,常常用显微外科技术,“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即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肌肉和骨骼修补口腔及颌面部的缺损。并且,这个用来修补的皮肤、肌肉和骨骼也不能随便选取,它必须与待修补颌面部周围的组织相匹配。因此,一台手术做下来,七八个小时是常事,这对主刀医生来说绝对是智慧和体力的考验,“特别是修复绝对是个细致活,马虎一下就会发生移植的皮瓣坏死,修复失败,一台手术下来,衣服常常都湿透了。”

  他与他的同事还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舌癌口底区域舌淋巴结转移癌的存在。2005年,胡勤刚团队为一位患舌癌的病人做手术,在切除病灶的过程中,他们突然发现病人舌下部有个淋巴,只有5毫米大小,因没有任何相关文献记载,所以不敢贸然认定是转移。事后,切片检查证实,这个淋巴已经被癌细胞侵蚀。因此,现在胡勤刚每次做口腔肿瘤手术时,总要仔仔细细地检查再检查,看看癌细胞有没有转移,“舌头、嘴巴不停地动,口腔癌细胞很容易转移到相邻的淋巴结,淋巴结又多,即使切除病灶,只要某个转移上癌细胞的淋巴结没被清除,病情很快就会复发”,胡勤刚说,“我必须细致再细致,医生1%的失误,病人就是100%的痛苦,作为执业医生,我必须对得起病人的生命之托。

院长胡勤刚——眼光决定境界,境界成就价值

  成立于1947年的南京市口腔医院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其前身为中央卫生试验院牙病防治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五大中心城市口腔专科医院之一。2004年,胡勤刚被任命为南京市口腔医院的院长。怎样才能让口腔医院始终保持在全国的前列?上任伊始,胡勤刚说了四句话——“质量立院、专科强院、科教兴院、制度治院。”

  胡勤刚认为,要为病人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根本。为此,他在医院内部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的质量考核控制体系,将口腔医疗这一个体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变为集体性劳动,以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制约医疗行为。医院各科室都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每天有值班主任处理质量问题,职能部门人员则每2周到各科室巡查,医院领导每个月还要抽查10份病历。口腔医院还率先在江苏省设立牙钻机头消毒中心,做到牙钻机头一人一消毒、一清洗一消毒,在口腔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方面与国际接轨,让患者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医疗安全服务。

  在胡勤刚看来,要实现专科强院、科技兴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是关键所在。他说,“眼光决定境界,境界成就价值”。为此,他从更高层面出发,提出口腔医院借助南京大学医学院这个平台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和培养计划,帮助医院建立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国际合作网络。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已先后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多所海外名校建立了合作中心。其中,密西根大学牙医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牙医学院之一,在口腔医学领域成就卓著,享有盛誉。双方合作后,口腔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将选派技术骨干、青年教师前往密西根大学牙医学院访问、进修学习,或参加其主办的专题培训项目及继续教育项目;密西根大学牙医学院也会选派住院医生前来讲学或研究。“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派出6-7人到国外进修,”胡勤刚自豪地说。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南京市口腔医院的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已颇见成效,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和规模也不断提档升级。医院的4个临床科室中有3个科室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门诊规模及多项技术指标均位居全国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前列。

教授胡勤刚——做老师绝不能误人子弟

  同时兼任着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院长的胡勤刚,每年都要招收几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是国内一流名校,对导师,特别是博导的考核也很严格。“没当博导时特别想当,当了博导又觉得压力很大,”胡勤刚坦承,“但担子再重也不能误人子弟。”于是,致公党江苏省委机关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在参加常委会、全委会等会议时,胡勤刚通常会多带一个装有厚厚资料的简陋拎袋,一问这些资料原来都是学生的论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