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20
高慧非常欣赏台湾作家刘墉的一段话——“你可以一辈子都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或许在她的心中,这座山峰就是她的理想,时刻指引着前方的目标,值得她用一生的心血去追寻、去努力、去奋斗。从十六岁进入大学学习到任高校副教授,从出任无锡市体育局副局长、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到当选为致公党无锡市委主委,高慧始终保持着一名登山者特有的节奏和状态,走出了一条不断改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之路,攀登着一座又一座人生的山峰。
业精于勤 学践同行
1978年2月,年仅16岁的高慧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原本立志学医的她,面对今后可能要把体育当作一生事业,有些彷徨。随着学习的深入,体育这门汇集众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以其内在的活力和激情吸引并征服了她,更重要的是,不断进取、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也在潜移默化间融入了她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学毕业后,高慧曾在镇江师专(现江苏大学)、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任教。在教学中,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使每堂体育课不再是器材冷冰冰、内容冰冰冷,她的体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每年她都被学校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老师。高慧还主持创编了无锡首届大学生运动会大型团体操——《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整场演出以富于变化的场景和色彩展现了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采,特别是极具创意的编排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高慧没有满足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存量,面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她内心渴求新知识、学习新本领的冲动愈加强烈,利用课余时间,高慧又走进了大学课堂学习,取得了经贸管理的大专文凭,在职进修了管理类研究生课程。在“专”体育和“通”管理的基础上,高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相继发表了《体育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的效果》、《教书育人在运动队建设中的作用》、《试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等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全国和江苏省高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录用并评为优秀论文,她本人也于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12月,一个特别的日子,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致公党,从此“致力为公,参政兴国”成为了她工作学习的不竭动力。
在旁人看来,33岁的高慧能达到当时的成就,可以说已经到了人生阶段性高峰或者说是瓶颈,如果过几年再评上教授,这一生也许就到顶了。然而她并没有因为暂时的成果而停住前行的脚步,她如同一位意志顽强的登山运动员,无时无刻不在锤炼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整修装备,为的是时刻准备迎接下一座高峰的挑战。
机遇垂青 积极作为
命运之神总是亲睐有准备者。本世纪初,无锡市竞技体育处于低潮,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匮乏,自蔡振华、顾俊之后,多年未出现世界级的体育精英,为了重振无锡竞技体育之威,组织上决定从民主党派中挑选一位有实践经验和过硬理论功底的成员担当此重任,此时的高慧已是致公党无锡市委副主任委员,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03年11月,她从江南大学调任体育局副局长,分管竞技体育、体育科研、体育竞赛和省棒球队工作。调任体育局,可以说是临危受命,责任重大。虽说还是体育本行,但是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体育教育到体育竞技,从一所学校到全市体育系统,从完成教学任务到在全省争夺市级排位前列的目标,高慧同志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但她始终告诫自己,这个舞台是民主党派提供给自己的,所做的每一件事一定要为民主党派争光,一定不能辜负举荐自己的致公党组织和栽培自己的领导和信任自己的党员。从到体育局上班的第一天,高慧就开始了全新的学习过程,向教练员学,向各级体校校长学,向全省各市的同行学,虚心向省局各部门的领导请教,主动要求列席省局备战第十届全运会的过堂会。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深入到运动队进行调研,带着教练员一起到全市各县区、各乡村去招收运动员。九年来,高慧带领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步履艰难却坚强地向前进,除了高强度的管理训练团队外,她还积极构建学习型思考型团队,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在学习中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自动自发》、《赢在中层》、《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一起观看《亮剑》、《高地》,一起参加《追求卓越》、《成功与行动》等培训课程,激发了团队成员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斗志。
天道酬勤,这些年来,高慧和无锡竞技体育的团队没有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全市人民的期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锡竞技体育的位次一直位于全省前列,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乒乓球、女子举重两个传统优势项目在一度跌入谷底后强势崛起,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是射击、体操等优势项目发挥出色,继续保持领先;三是集体球类项目在全省冠军榜上有名。此外,近几年内无锡籍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表现精彩纷呈,在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无锡籍运动员取得了 8金11银8铜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奖牌和总分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运会贡献全省排名第三。2010—2011年,无锡籍运动员在全国以上的各类比赛中共收获了108枚金牌。其中,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无锡共有12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并参加9个大项的比赛,取得了7金2银1铜的好成绩,参赛选手、参赛项目数量都居无锡选手参加亚运会之最,金牌、奖牌数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国地级市中排第十六位;在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无锡籍运动员丁峰等7人入选中国大运代表团,参加了射击等4个大项14个小项的比赛,共取得7金1银2铜,位居全国地级市第十一位;在2011年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上,66名无锡籍运动员参加了19个大项的比赛,共夺得9枚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九年中,无锡市共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了281名体育后备人才,其中射击运动员袁静、吴潇、万翔燕2011年在国际大赛中发挥出色,为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取得了三张2012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券;近几年来,无锡籍运动员也获得了多个世界冠军,特别是在2010年,共有五人获得六项次的世界冠军,也是无锡历史上诞生世界冠军最多的一年。
作为分管体育竞赛工作的高慧,始终坚持“办好赛、办大赛、办精品赛事”的原则,以“打造品牌赛事,提升城市形象”为宗旨,解放思想、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承办各类体育赛事。近几年来共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级比赛、国家级的比赛和省级比赛,均圆满完成了办赛任务,在竞赛规模、赛事质量、办赛水平上得到了国际单项组织和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的认可。其中,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有2007年中国国际女子排球精英赛、2008-2011年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的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2009年国际射联射击世界杯总决赛、第19届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无锡赛区)、2011年国际体操联合会世界杯蹦床(无锡站)比赛等顶级国际比赛和连续五年成功承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全国体操锦标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全国花样游泳比赛。通过几年的精心打造,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已经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已经成为了无锡的一个自主品牌赛事并已成功升格为与北京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同级别的积分排名赛,吸引了世界上众多顶尖台球选手纷纷来无锡展示高超的球艺,给无锡市民带来健康与美的享受,同时也提升了无锡形象,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实现了“让世界了解无锡,让无锡走向世界”和“让体育融入文化,让文化丰富体育”的办赛目标。
在分管体育科研、省棒球队和省马术队两支“省队市办”队的日常工作中,分管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坚持为市民服务,指导和引导市民的科学健身,帮助市民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免费为市民进行体质测试;省棒球队和省马术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管理业余训练的过程中,她认真调研,撰写了调研文章《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追求卓越》、《对无锡业余训练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关于构建我市少年儿童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网络的几点设想》;在办好比赛、开拓赛事领域的过程中,她撰写了调研文章《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在做好运动员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她撰写了调研文章《深淘滩,低作堰》。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中)在高慧(右一)的陪同下参观无锡体育设施建设
尽心履职 致力为公
致公党员,是高慧的一个倍感自豪的身份。高慧1993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