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祖国在心中 奉献在岗位

——国庆60年感言

发布时间:2009/07/28

     今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在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刻,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840年的祖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那时国家腐败无能,毫无主权。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像强盗一样,肆意掠夺中国的财富,在列强眼中,中国只是一块可以任意分割的肥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引路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那时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走了一些弯路。国内极左思潮盛行,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像我这样家庭出生不好的人,终日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十年动乱,更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就在中国前途与命运又一次极其关键时刻,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邓小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总结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吹响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时代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全面改革,推动和实践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回顾改革开放成就,更是令人信服。香港、澳门回归,实现了一国两制;三峡工程竣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神五、神六、神七在太空翱翔;科学家远涉南极科考;成功举办奥运会等等。再说中国人的生活,不少人出入有轿车,如今国内外旅游,观光已是非常普遍现象。改革开放30年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我由于“出身”不好,又有海外关系,多次努力也未能取得高考资格。我就读了南京医校,1955年毕业分配在连云港市二院,也是因为出身不好,工作安排在群众病房(睡地铺或凉床),病人都是穷人,患脓毒血症和骨髓炎的病人特多,身上又脏又臭,到了夏天不少人伤口上爬蛆,我就给他们清洗换药,病人很快就痊愈了,由于我工作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得到了领导、同行和群众的好评。1960年卫生部分配给我省一个脱产进修名额,经过层层挑选决定派我去学习,我好开心,决心要把握好机遇,刻苦专研,把小儿外科事业在连云港市创办起来,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关怀。
 
     10年动乱期间医院处于瘫痪状态,1975年我参加了巡回医疗队并任队长。亲眼看到农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极差的现状,很多病人和儿童患病长期得不到治疗。我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晚上带领医疗队员为农民做健康普查,白天给他们治病做外科手术,在六个月的巡回医疗期间,成功的为农民及儿童作了300多次手术,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们的赞誉,在离别回医院时,他们拉着我的手说:“感谢毛主席共产党派来的好医生”,我带领的这支医疗队还被省、市卫生系统评为先进医疗队。
 
     随着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我也逐步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到1985年时,连云港市二院小儿外科也已初具规模,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医疗护理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记得1985年有个叫赵毛孩的新生儿,出生刚4天、体重不足3公斤,又患阵发性呛咳,生命垂危,在同行的协作下,我给他开胸作了食道吻合加气管闭瘘术,手术成功了,但患儿一直青紫,需不断的为他吸痰、供氧,面色才有好转。为了救活他,我吃住在病房,带领全科医生护士参加抢救,经过了16个日日夜夜,赵毛孩活下来了,在出院时患儿父亲激动万分,要我为孩子取名留念,我给他取名赵海健,以纪念他是在海州(市二院所在区)医院手术后健康的。像这样叫我取名的孩子有很多,就这样一批批的病儿痊愈出院了,因此慕名找我看病或手术的小儿,也越来越多了。
 
     在连云港市设立小儿外科独立病区,是我多年夙愿,早在80年代中后期,我就奔走于市人大、市政协、市妇联、市卫生局,呼吁建立小儿外科病区。在各方面的努力下,1990年卫生局批准正式在市二院成立小儿外科病区。我也投入到建科的准备工作中,可就在病区正式成立前,由于某些人为因素,领导突然宣布,让我离开病区,离开从事了20多年的岗位。为了心爱的事业,我不得不调动去了市一院,并帮助市一院创建小儿外科。开始在市一院普外科内设立4张小儿外科床位。创业很辛苦,开始两个月只有我一个人,书写病历,查房、换药、门诊都由我一人承担。急诊或择期手术,我就随便拉一位医学院实习医生做助手。当时我的家还住离医院十里以外,早出晚归。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当时55岁的我,要克服一切困难,需加倍努力。那时我的影响早已扩大,市民知道我调市一院,专程找我的病人多了,领导也陆续给我增加7位年青医生,床位也递增到20张。经常下班后或半夜还要赶来参加急诊手术。市一院的党委书记和院长经常来看我,劝我不要太累,要注意身体,有什么困难提出来等等,并用院长的小轿车,上下班接送,中午免费提供四菜一汤的午餐。领导对我的关怀和爱护,更激励了我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作为市一院小儿外科的创建人,我一直以身作则,以培养人才入手,扎扎实实的工作在临床一线,通过建立医疗规章制度,术前病历讨论分析,临床各种手术示范到手把手进行指导。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对科内青年医师进行传、帮、带。为了事业后继有人,在领导支持下,先后选送了骨干到北京、上海儿童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又将小儿外科细分为小儿普外、小儿泌外、新生儿外科、小儿骨科及矫形外科,对他们实际具体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仍关心,如今的市一院小儿外科已走过了18个春秋,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医师,已经挑起了专科业务大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国内大医院接轨,开展了微创手术、腹腔镜、膀胱镜等手术已有一百多例。除我以外,另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在市内已成为唯一的小儿外科中心。各项指标市内领先,与省内各家儿童医院基本保持同步,这个团队后劲十足,正处于腾飞的关键时刻。
 
     救死扶伤是我一生崇高的追求,在这条路上,我已走过了54个春、夏、秋、冬,而且一直在医疗一线,有些人对我不理解,认为我太傻,只知奉献,不知道索取。还有些人说,市场经济年代,一切向“钱”看,何不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信誉多赚些钱。可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国致公党党员,应该发扬致力为公的精神,把党和政府对老百姓和儿童的关怀,直接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这是自己的职责。我只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而党、政府和人民给予我较高的评价。先后安排我担任市妇联委员、市侨联委员、海州区、新浦区政协委员和常委,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市医疗系统十佳个人,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获国务院侨办及全国侨联先进个人。这都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
 
     我今年即将退休,回顾我的一生在卫生战线上的创业之路,虽算不上什么坎坷,但也比较曲折。我把我的一生,无私无悔的奉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体现了我热爱祖国和人民,也显示出我的人生价值就是奉献。没有改革开放30年,也就没有如今的一切,更没有今天的市一院小儿外科。我仅以此作为对国庆60周年献礼。
                                              (致公党江苏连云港市医卫支部  胡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