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走进传说古巴

作者: 龚静 发布时间:2017/01/09

1.jpg

有着古老长城和位于世界东方,也曾经历民族解放独立战争和走过艰苦岁月的中国,改革开放令中国成为世界传奇:国人腰包鼓了、出国旅游者越来越多,今天的国人成为世界各国青睐的客源。为开辟拉美线路,我有幸获“凤凰假期”考察名额,和来自江苏、上海、浙江的同业白领前往古巴、墨西哥进行为期12天的“加勒比海之旅。”

在古巴仅四天三夜,百闻不如一见要看的地方很多,囿于时间有限,每日只能利用途中、午餐和夜晚入睡前间隙抓紧记录,以此留下走过古巴记忆。

 1

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3年—1959年古巴经历革命战争,卡斯特罗执政后的1960年即与中国建交)。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人种:多为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后裔。首都哈瓦那整个老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哈瓦那虽是古巴首都,表面上看却不如我们的一个县城:晚上暗灯瞎火(因向古巴提供石油的委瑞内拉经济崩溃,造成供电紧张),但是海边依旧有不少人在聊着天、散着步。老城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仿佛述说着那个时代曾经的辉煌。

1.jpg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这里手机居然无法上网(家庭不允许私装上网设备)。酒店也只在大厅有网络,还是2G的,30元人民币买张上网卡,同行者上了1.5小时网竟花费500多元。天哪!这是要憋死“苹果”的节奏啊!过几天无网络的日子,静心感受古巴吧!    

           

       2

次日晨起,乘车走行程。一路上,只见满大街跑着“老爷车”哈瓦那好似活动着的汽车博物馆。那是几十年不屈于美国经济封锁,一直在用着至少四、五十年代的老轿车,且古巴人维修技艺超高,居然能把老爷车改成自动挡,且作为出租车,还有固定线路和停靠点,起步价约三元人民币。 

哈瓦那没有地铁,公共交通主要靠“公交车”,且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大巴从起点站到终点站,车票也就合一角人民币,车辆大多从中国进口,很现代,只是古巴人都觉得座位小了点儿。

在古巴,中国的“吉利”车属于豪华车,起价三万多美金,但是加上800%税,一辆车要一百多万元人民币,目前多为政府人员配备。

接待我们“外宾”的旅游车全部是中国产的“宇通”。这是国家统一要求的。每车配两个导游:一个是讲中文的,一个是当地古巴人。  

1.jpg


3

古巴是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岛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加勒比海明珠,也因其独特地理位置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有1600多个岛屿,面积十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全国有15个省一个特区,168个市。

车行中,导游小陈特意向我们介绍了古巴独特体制——上世纪六十年代延续迄今的“供给制”。当21世纪世界到处都是市场经济之时,如今的古巴仍坚守计划经济。人们凭“本子”到专门的国营商店排队领取定额食品和生活用品,不够吃再花少量钱买。平均每月工资150~300人民币!一公斤大米约14元人民币。

古巴有两套货币系统:一个是可兑换比索(CUC),一般用于进口商品专卖店或高级餐厅(这令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带外宾去外汇商店情形);另一个是古巴比索(CUP),为本地人使用。我们只能使用CUC,不可兑换CUP。一个外汇券等于一欧元、等同0.9美元。

古巴实行全国免费教育,居民从幼儿园到大学无需交纳学费,甚至住校生在学校里的课本、文具都由国家发放。学生考上大学后,从一年级就可以“领工资”,一年级一百块钱,以后每升一学年又有新提高,一直到大学毕业。全民识字率达到99%,让古巴多年的人类发展指数达到极高水平。

古巴对居民实行100%免费医疗制度,这对于其他国家有如“神话”。古巴国民健康状况优于美国,眼科手术和一些治疗“三高”药品都走在世界前列。古巴政府预算三分之一都用在医疗方面,另外五分之一用在教育方面,光是这两项就占到政府预算50%以上,古巴医疗体系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比高下。有些外国人也慕名选择前往古巴治病,据说有医院曾经接诊过13位外国总统。

在古巴,养牛的不能随意屠宰买卖,捕鱼的也不可自行出售与留用,全部由国家统一分配。土地是集体耕种,地里种啥蔬菜品种也由集体统一安排,如有违规至少判刑十年。闻听此言,我们后来再也不抱怨酒店海鲜少、蔬菜品种单一了。

这是古巴领导人用半个世纪实践书写的社会主义模式,他让我们会心了曾经陌生的熟悉。

4

这里的房子有99年使用权(2014年起允许私人拥有使用权、可买卖)。人们住房多是“骑楼”和公寓,没啥高层建筑。与新建公寓相比,我更喜欢古旧的欧式风格楼格外体现出古巴人的勇气:由于年久失修,很多楼房都坍塌了一角或有墙体脱落,但古巴人无论多危险都可以不在乎乐观面对。楼房这面没了就住另一面,建筑看到不稳就支根柱子撑着,照住不误。虽然物资贫乏,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一点也不放弃对美的追求,他们喜欢把房子刷成黄色、绿色、蓝色、粉色。

华人在古巴有着良好声誉。目前旅古华人达十万人,占古巴总人口1%。历史上1868年至1898年,在古巴民族独立、奋起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战争中,据记载有数万华人参加。 为赞扬他们立下的功勋,1931年古巴在哈瓦那专门建立了一座高达8米纪念碑 ,正面用中文和西班牙文写着:“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战争记功碑”,背面用西班牙语刻着:“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叛徒,没有一个是逃兵”。 

 5

哈瓦那大街与众不同,与世界相比仿佛更“另类”:无论在市中心、还是人流熙攘老城,很难遇见大商场或超市(SENVEN ELEVEN),更不用说 SHOPPING MALL了。与时下中国二、三线城市商厦鳞次栉比,县城“门面房”商铺一个接一个、商品琳琅满目,构成鲜明对比。这里的商店不仅凤毛麟角,且光顾的客人也很少,许是人们还不愿花去手中宝贵的比索。这可急坏了我们这帮一到异国就爱购物的中国人。一路的寻找,见到的都是类似“小卖部”商店——货架上商品零零落落,所有商品均价格统一、无需“货比三家”。当地人更多是在凭票供应的小店门口,排着队、拿着票据或小本子购物,人们的脸上透着习以为常的自然。这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雪茄是古巴特有的文化骄傲。这次主办方特别安排我们,前往参观了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雪茄工厂。目前世界上专家一致共识:只有古巴肥沃红土才能孕育出世上最好的雪茄。由此竟让我领悟了“古巴”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含义。古巴雪茄的独特之处为手工制作,极致风味产生于“特殊工艺”:为了让人们享受雪茄,其烟心均为人工纵向手撕烟叶,然后再用捆扎、卷纸烟叶层层包裹,成型后用专门木板压实。看着工人熟练地将一片片烟叶裹握手中,你便会领略内里乾坤。

八百名员工,各自穿着自己的服装上班,但围裙是统一的。全厂每天生产合格雪茄仅2000支,八品牌。四层楼的工厂分别为操作层、技术层、产品检验层、办公管理层。楼上楼下弥漫着浓浓的、令人亢奋的雪茄特有香味。工厂里允许员工上班抽雪茄,且每人每天免费提供六支(每支在中国要卖到两百元),免费供应午餐。据介绍,在古巴能在雪茄厂工作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1.jpg

雪茄是古巴特有的文化骄傲。这次主办方特别安排我们,前往参观了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雪茄工厂。目前世界上专家一致共识:只有古巴肥沃红土才能孕育出世界上最好的雪茄。由此竟让我领悟了“古巴”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含义。古巴雪茄的独特之处为手工制作,其极致风味是由“特殊工艺”制作出来的。为了让人们享受雪茄,雪茄的烟心都是人工纵向手撕烟叶,然后再用捆扎烟叶、卷纸烟叶层层包裹,成型后专用木板压实。看着工人熟练地将一片片烟叶裹握手中,你便会领略内里乾坤。

八百名员工,各自穿着自己的服装上班,但围裙是统一的。全厂每天生产合格雪茄仅2000支,八品牌。四层楼的工厂分别为操作层、技术层、产品检验层、办公管理层。楼上楼下弥漫着浓浓的令人亢奋的雪茄特有香味。工厂里允许员工上班抽雪茄,且每人每天免费提供六支(每支在中国要卖到两百元),免费供应午餐。据介绍,在古巴能在雪茄厂工作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6

走过了哈瓦那,下一个目的地更令我神往——一个叫LA HABANA的小渔村、海明威曾长住于此的“瞭望山庄”。这里最吸引海明威的是“科希马”港口——热带气候、一望无垠的加勒比海。

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卒于1961年7月。短暂的一生中于1939年至1960年定居古巴。一生以“西班牙战地记者”职业三次经历战争:一战时曾身负重伤,这也为他日后写作积累了宝贵阅历,最直接收获是他以此写出了《永别了武器》与《太阳照样升起》。一次百年难遇机会,他以新出版《丧钟为谁而鸣》稿酬中的18500美元(相当于现500万人民币),购买了面对加勒比海的科希马4公顷地、白色500㎡大平房的“瞭望山庄”。在这里,1951年他仅用四个星期,便写出了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传世名著《老人与海》。在古巴居住的20年,也是海明威文学成就最丰硕的20年,是他生活最多彩的20年。

距离“瞭望山庄”不远处的科希玛海港,有座古堡建筑,边上伫立着洁白的海明威纪念亭。天是白云叠着白云、海是蓝色映着蓝色,港湾犹如少女的怀抱,轻抚着停泊在此的船只。海明威常从这里乘船出海钓鱼,可以想象海明威为何如此留恋加勒比海,选择晚年定居于斯。

故居里最吸引我的,是海明威写作用的那台老式蹭亮打字机,仿佛依旧能听到他在敲击字母键的声音!将近50年之后的今天,故居所有房间陈设大体都保持原样。以至有人说:他的灵魂依然住在这幢房子里,你可以感觉到他刚走出屋子沿着车道去取邮件了

1.jpg

距离海明威故居“瞭望山庄”不远处的科希玛海港,有座古堡样建筑,边上伫立着洁白的海明威纪念亭。这里的天是蔚蓝蔚蓝的、海水也是湛蓝湛蓝的,港湾犹如少女的怀抱,轻抚着停泊在此的船只。海明威常从这里乘船出海钓鱼,可以想象海明威为何如此留恋加勒比海,选择晚年定居于斯。

故居里最吸引我的,是海明威写作用的那台老式蹭亮的打字机,仿佛依旧能听到他在敲击字母键的声音!将近50年之后的今天,故居所有房间陈设大体都保持原样。以至有人说:他的灵魂依然住在这幢房子里,你可以感觉到他刚走出屋子,沿着车道去取邮件了。                   

 7

巴拉德罗,是我们目睹古巴最后一天所到的城市。这里是世界十大著名海滩之一,前为碧波浩渺大西洋、后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得天独厚的热带雨林气候所带来的雨天,海水变得深蓝深蓝、仿佛深邃的思想;阳光普照时,海水又会变得清柔透明。这里白云的天空、碧蓝的海水、耀眼的阳光,真正令人惊叹:“不到巴拉德罗就不知道古巴的秀美”!

每年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国家人来此,我们首次莅临,在酒店里见到更多的也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因鲜有亚裔面孔,所以服务员总是问我们“Are you from Canada?”“No,we are from China.”“oh,China!”那吃惊的神情像是以为我们从月球来的。

这是我们此行古巴的终点,也因行程结束倍加感慨:海的浩瀚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广阔,阳光的美好令人更加珍惜生命。就像每个国家是独立的,每个生命也是自由的。每个民族都有选择自身社会制度权利,既然人类共同向往美好生活,为什么至今世界仍会有让“制裁”成为一种价值观现象?!

 

别了哈瓦那,回国前我们又用了三天时间穿越玛雅文化,最终由墨西哥城飞回亚细亚中国。两万里云空(20小时飞行)仍是古巴的难忘,仍是挥之不去的“哈瓦那生活方式”、古巴人好客的笑容、家园地理位置的独特、古巴人的民族文化自信!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