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省致轩 发布时间:2016/01/25
1月23日下午,参加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省政协致公界别委员认真学习讨论省委书记罗志军的重要讲话,审议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麻建国副主席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麻建国(致公党界,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罗志军书记的讲话用“江苏话”诠释了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江苏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的新内涵,是我们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政协委员在下一阶段履职的着眼点。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我们要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能。在政协提案工作方面,过去一年里,政府对我们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非常重视,把大量合理的、可行性的建议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去,我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在提案办理协商过程中认真严肃的态度,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发挥民主党派的合力,提高提案质量,深入调研,到现场采集第一手数据,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合理的建议,不断提高提案水平,提升履职实效。
吴晓蓓(致公党界,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省委副主委):对政协工作,提两点建议:一是要更加重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委员履职的基本要求,鼓励委员认真听取、及时反映社会各界的声音,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促进大团结、大联合。要创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在社情民意信息选题、撰写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导,更加注重及时反馈采用情况,探索社情民意信息与提案工作的互动,使这项具有政协特色和优势的经常性工作成为人民政协的品牌。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制度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协商工作全过程的透明度,使落实协商成果的过程也成为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毕 军(致公党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江苏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要有一个“共治”的意识。同时,所有重大决策与项目要做成本效益分析,要考虑到社会整体利益。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推进“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在全国起到率先引领作用。
李 南(致公党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关于“绿色发展”方面,罗志军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环境问题是江苏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最高的重视。日本从小孩子开始,人人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江苏也应加强环保理念教育。南京在环保方面投入很多,但很多臭水沟仍然存在,期待政府在这方面出台更多更好的治理措施,努力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治理机制。
汪云甲(致公党界,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目前,江苏区域经济差别仍很大,如苏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13万多元,而宿迁仅4万多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多出新招、实招。同时,苏北一些地方水污染非常严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方面,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多年来一直排全国第一,但科技的原创性仍不够,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原创性研究,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张云云(致公党界,常州市副市长):
罗志军书记讲话重点阐述了“创新发展”理念,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今天,谈“创新发展”更需勇气。目前,一些海归人才纷纷带着专利技术回国,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果做不好,对他们回国发展影响很大,甚至让一些领军型人物带回来的先进技术反而逐渐落后。希望江苏在这一轮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找准发力点,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张梧华(致公党界,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对罗志军书记讲话中的几个关键语句体会很深:一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又决定思路”。理念不理顺,思路不清楚,就没有出路。二是讲话多次提到“创新”。要创新,更需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没有观念的更新,创新本身会遇到重重困难。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确实有不少困难,但困难同时也是机遇,我们要及时创新思路,化危为机。比如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在发展教育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如何实现创新发展,需要积极主动进行探索。
孟力强(致公党界,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主委):罗志军书记的讲话把“创新发展”摆在核心位置,突出了“创新”在江苏全局发展的重要地位。“一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提法,也为我们江苏未来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在协调发展方面,目前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在绿色发展方面,如果各级政府不能真正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难以维系。在开放发展方面,中国已经进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时代,苏北正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向西开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苏要在参与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赵春杰(致公党界,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创新是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全面发展。江苏是一个科教大省,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众多,许多海归人才首选江苏为发展地,全省拥有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但上海、浙江等地对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也许要超过江苏,政策、体制也较为灵活。我们要多思考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以及理念创新来推进创新发展。关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环境污染较重,但是目前主要停留在关闭和迁移污染企业层面,在“十三五”期间,需要引进大量的新技术,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推动企业升级转型。关于协调发展方面,江苏城乡差距大,地域差距较大,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施学雷(致公党界,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目前江苏GDP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表现优秀,在我省转型升级中初步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这很不容易。罗志军书记的讲话突出谈理念、谈思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些新理念、新思路也是我们政协委员在今后履职时的着力点,我们要进一步凝聚政治共识,主动发挥我们的作用。关于协商民主方面,省政协在推动机制创新和健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梁 洁(致公党界,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有承载北上广孵化企业加速成长的土壤和实力。江苏有许多创客空间、创业载体,但是如何整合政策,有效对接初期孵化企业,营造加速器、众创平台,推进产融结合,进一步引资引智引才,按照需求提供供给侧的服务,这是我们江苏在“十三五”当中可以着重拓展发展、明确目标的地方。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应强调发展质量水平提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绿色发展方面,促进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企业对我们政府执政能力是一个考验,要让考核机制、问责制度更加完善,使守法企业受到保护、违法企业受到更加严厉惩罚。在形成开放新优势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向深圳、上海等地学习,在一些领域上先行先试。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如何有效实现共享,需要在规划上予以更多考虑。
薛 涛(致公党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目前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初步研究表明与雾霾等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江苏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居民平均寿命与日本相差10岁,建设“健康江苏”,路还很长。作为委员,我们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献计献策,坚持不懈推进绿色发展,要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倡导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