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流 “泾”岁 月

——中国药科大学支部皖南之旅

发布时间:2007/12/14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致公党中国药科大学支部十位党员11月16 -17日踏上了革命老区泾县红色之旅,省委办公室主任夏桂林、中国药科大学统战部长严雪芹、江苏省中医药大学主委薛涛参加了此次皖南行活动。
 
     初冬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已经让人感到颇有几分寒意。在这样阴郁的天气里回顾千古奇冤——皖南事变,缅怀革命烈士更使我们的心情增加了几分沉重。
 
     站在水西山麓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门前,不禁被这座反映新四军历史的全国重点烈士陵园的气势所征服。叶飞同志题写的“皖南事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在雨中显得如此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随着导游的介绍,当年的林林总总在脑海中幻灯般一一闪现:
 
      有着卓著功勋的“铁军”——新四军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军部及9000余人从泾县云岭出发,国民党派军队在途中埋伏,在叶挺将军的带领下,七昼夜的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这便是当时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一切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的真真切切,陵园的每一处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纪念碑前、博物馆里,承载着残酷的悲歌,充斥着一代又一代的思想,硝烟战火,无情杀戳,危机对抗引发的灾难淹没了一个又一个灵魂。读它如同读一册简牍散落的残章断句,让你沉浸其中又感触颇深:怎么能忘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失意?怎么能忘记结束军长项英戎马生涯的悲痛?又怎么能忘记那几千奋不顾身从容就义的英雄儿女?
 
     面朝西山的南面踏着百级石阶而上,一……四十……五十一……七十八……一百……二百……二百二十一……二百二十二,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步接近烈士的灵魂,自己的灵魂一次一次的受到洗礼,心灵不断得到进化,思想得到提高。站在平台上面对我们的就是高耸入云的英雄纪念碑,这座丰碑铭记着被战火灼伤的战旗向前进的每一个瞬间,镌刻着战壕里疲惫的身影。此时此刻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怀着无限的敬意,深深的鞠上三个弓。
 
      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我们此行的下一站。刚到目的地,身穿新四军军装的导游小姐便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年代。站在六米之高的叶挺将军铜像下,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走近将军仰慕之情再次升腾,踩着发出吱吱声音的木质楼梯,瞧着走廊上的镂空木雕,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普通的木板床和办公桌便是他们的“卧室”。而一张方桌和几张木椅便组成了“会议室”。导游风趣地告诉我们,后院还有叶挺将军的“后花园”。走进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方不足五六平方米的池塘和一小块专用菜地而已。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在叶挺将军的摄影图片展和新四军军部旧址史料中,我们还看到归侨侨眷积极参加抗日,海外侨胞捐款捐物、积极支持抗日的珍贵图片,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将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叶飞将军是菲律宾归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江南红军整编为新四军,叶飞任第六团团长,率部北上;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兼政委,在苏中坚持敌后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
 
      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淡无奇,也可以迸射出绚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脚踏实地的走向辉煌。“皖南事变”的英烈们,你们的青春是美丽而崇高的,你们把青春与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你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老!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是怎样用自己的鲜血打下了江山。我们从烈士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先烈们已经用生命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崭新时代,我们更要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参观与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寻求独立的实践中,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英勇抗战的奋斗中,中华儿女爱国爱乡、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理念,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品质,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郑晓南   叶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