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连云港因梦想而飞扬

发布时间:2013/06/0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到2013年两会,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将化为美好现实。举国上下,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


     中国梦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时间跨度来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从区域跨度来看,各个地区、城市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总纲,围绕既定发展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把经济的发展与民生发送紧密相连,是各个地区的“中国梦”。


     当前,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赋予连云港市承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江苏沿海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使命。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借力国家四大战略聚集,以建设国际海港中心城市为连云港市梦想,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审视连云港市创新发展的现有条件,还存在以下制约:一是区域性创新发展的政策平台还不够大,优质要素的集聚有待进一步加快,“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推动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城市功能的综合配套还不够完善,影响产业承接的质量;三是有效支撑城市功能的战略性产业匮乏,支柱性龙头企业甚少,产业集聚尚未真正形成;四是产、学、研、用对接基地建设虽已起步,但尚未形成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平台;五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设计与创新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工作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实施创新发展,实现港城梦想,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现有国家级发展平台基础上,加快构建新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基地,打造连云港市创新发展新的政策性支撑平台。应进一步瞄准发展定位、明确中央意图,充分利用好现有各项有利政策,适时推出新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建设构想。加快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重要平台的建设,加大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连云港保税港区等创新发展的制度平台的研究、设计力度。主动加强同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做好各类平台落户港城的相关规划;加大宣传和造势,为创新发展平台的构建营造氛围。

     二、立足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打造连云港市创新发展的城市支撑平台。连云港市作为“长三角”北翼龙头城市、国家区域双“T”型经济带北侧节点,是有效沟通东西南北的纽带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远期将建设国际区域航运中心。当前要着力打造“四大”核心中心,即基于国际化的区域航运和物流中心、服务于国际化航运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具有“桥头堡”功能的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尽快启动连云港市城市功能及布局规划,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一心三极”城市构架、“T”型产业布局进程,全面提升连云港市跨越发展的城市支撑能力。


    三、以城市功能为引领,大力培育和积极引进战略性支柱龙头企业,打造连云港市创新发展的产业支撑平台。产业不仅提供城市的财政税收、解决城市的劳动就业,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大战略性产业、支柱性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做好规划,明确战略性产业和支柱性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并预留发展空间;出台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支柱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招引力度;优化现有产业发展规划,做好现有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与连云港市战略支柱产业形成对接,加快打造以战略支柱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


    四、构建连云港市产、学、研、用对接基地,打造创新发展的智力合作、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地区的创新发展,科技是动力,人才是基础,产业化是核心,而构建产、学、研、用对接基地是关键。只有集聚创新要素,充分调动创新积极性,才能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建议按产、学、研、用对接基地模式进一步调整现有高校园区规划;加大投入,出台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政策;启动连云港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工程计划。


     五、建设创新型政府,打造支撑连云港市创新发展的政府服务平台。创新型政府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做好连云港市创新发展的组织和制度设计,破解阻碍连云港市创新发展的制度难题,努力构建一支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的干部队伍;大胆改革干部选用机制中不合理部分,营造弘扬创新的社会氛围;发挥好政府考核导向功能,根据连云港市战略目标、功能布局及产业规划,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充分激励干部的创新热情;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干部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孟力强)

(作者系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