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无锡建议:技术创新,政府应调整“侧扶持”方向

发布时间:2013/09/05

      如何破解外贸出口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从紧、企业用工等成本居高不下、物价水平处于高位、通货膨胀压力大等环境制约,更好地推动一些主要大中城市从“创新活跃期”迈向“创新爆发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致公党无锡市委建议,政府应更多发挥“四两拨千金”作用,通过税收、需求侧扶持等杠杆性政策,推动更多企业自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引导企业紧紧依靠自主创新,才能赢得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1.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技术创新和革新需要高、中、低端企业形成研发的产业链。建立行业间企业、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间交流互动沟通的平台。这种平台要有实用性,实现信息确实的沟通,激发新想法,产生创新力。如可以在平台邀请企业进行研发课题发布,因为一个研发、创新项目,往往包含很多部分,单一的把一个研发方向推向外界,一般来说只会让更多企业望而怯步;但如果把研发方向拆分再推向市场,部分研发课题、科技创新要求反而容易被本地区单位接受并形成结果。此外,建议各省、各市可以按产业或按区域进行划分,建立企业研发档案库,成立专项网站,由政府监管、专家指导、企业会同发布,定期交流成果、举办案例分析等联合型推广活动,实现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及业务的互补,形成研发产业链。


     2.激发创新动力,更好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中如何更有作为?首先,政策制定应实事求是,在制定者层面上应更多地从企业选拨有从政意愿的企业家担任主管企业科技创新的政府部门领导,政策前期应有可行性分析。其次,政策导向应“四两拨千斤”,与研发相关的费用、税赋实行减免;银行贷款低息或无息,并对研发项目所做的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等应制度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实现担保转向风投,并制定投资失败的补偿机制等。第三,财政补贴从直接补贴转向间接补贴,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返还;供应侧扶持转向需求侧扶持,要加大需方补贴力度,公共财政资源补贴的目的是要培育利润较高、有竞争力的产业,若只进行供方补贴,不仅可能会导致产业的某些环节“鼓”得很大,某些环节“瘪”得很小,而且也会延误发展的最佳时机。总之,政府在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创业期应机制、方式更灵活。第四,政府出台的促进企业创新的导向性的扶持政策要着重延续性。对于招商引资、海外企业引进、传统企业的创新转型等,应更加重视存活率,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对企业的扶持也应立足这一点。


     3.做特产业园区,做好企业创新的整体规划。科技创新应做专规划,做特园区,引导开发区和专业园区功能分工,最重要的是平台的分工与极致化,从而实现创新产业链完善这一目标。一些不符合规划、孤立的企业应舍弃。如目前新能源、物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在苏南各园区都有分布,集聚水平较低,园区中超过100亿元的凤毛麟角,导致园区特色不够鲜明、专用性基础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项目多而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产品附加值偏低等情况出现。做特园区,可以减少板块之间招商过程中的竞争成本和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后的沉淀成本,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空间,提高平台辐射范围。


      4.企业应找准定位,寻找自身在中高低创新产业链中层次和位置。“十二五“期间是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和传统产业高速转型的“双峰”重叠阶段。做好“两峰互推”,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一条成本较低的捷径。一是传统工业企业要转型升级,嫁接式引才正成为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以此为依托,从技术革新逐步实现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而应稳打稳扎。二是高、特、新企业应以顶级技术跻身顶级制造,以顶级制造获得顶级技术,以顶级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做行业隐行冠军。这样在政府产业规划大方向引导下,通过产业链各个层级的企业联动“做强”,逐渐形成合力,控制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破除垄断与走出“代工”锁定。(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