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口庞大而密集的城市群迅速形成,这给防震减灾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江苏虽不是中国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可周边地区也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5.12”四川汶川地震给国家及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场灾难性的地震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因此,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减灾措施,投入小,影响大,减灾成效显著。通过广泛、持久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群众认识到地震灾害是可以防御的,并学会在灾前如何减轻震害损失,在灾难中如何防御、逃生、救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建议:
一、 宣传工作要常抓不懈,见缝插针,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可借鉴“5.12”四川汶川地震后采取的紧急救灾措施及台湾、日本、美国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面的有效经验,并结合我省特点,开展有效、实在的宣传普及教育。
二、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运用新科技建设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使宣传教育持久经常、广泛深入。为此,应尽可能做到市、区(县)有站点,利于群众就近接受教育。基地建设条件成熟的可以独立,也可以在科普馆、博览馆中建,占一席之地进行宣传。在大中型社区、村落等地,设置相对固定的宣传栏目进行宣传。总之,使场、馆、栏形成上下(省、市、县)相结合,内外(与科技、气象、建设等部门)相结合,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切实发挥实效。
三、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站的作用。主管业务部门要与新闻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真实、时效的信息,以利新闻部门快捷、正确地报道和宣传地震信息及有关救护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防震减灾科普网站,充实内容,做到可读、可学、可用。
(镇江 赵炬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