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唤起人们对当年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两次灾难相隔32年,其间,正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表面看来,这一次,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应急管理方式、灾难救助方式。仔细思之,这一切改变,莫不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莫不系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可以说,这次抗震救灾中呈现的新理念、新实践、新突破,正是对于30年改革开放的一次特殊检阅。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正是文革“批邓”、“批右倾翻案风”的高潮阶段,当时的灾情报道只用“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灾害的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影响范围等,不仅讳莫如深,而且属于“国家机密”。不拍照,不报道,不要国际救援,死亡24.2万人的数字是到三年后才公布。清楚地记得我们一家在自建的防震棚里度过的岁月,一直到1977年底恢复高考,我们往届生回校补习功课时都是自带小板凳在露天上课,人们一直生活在恐慌中,印象太深刻了。
而今汶川震灾中的中国,已经脱离了“唐山大地震时代”的落后、封闭与保守。新闻自由和信息公开的价值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中国政府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处理汶川地震。中国允许国内外媒体,把灾情第一时间呈现给观众。事实证明,允许媒体自由采访和发布有关灾情的信息,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抗震救灾,对于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对于稳定灾区群众的情绪和制止谣言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回顾起唐山地震的报道,实在让人感到教训太深。
同时我们从汶川地震的震撼中,感受到了中国真正的崛起。信息的公开透明、公民精神的成长壮大,更是深深刻下30年民主法治建设、政治文明进步的烙印。
一位网友留言:“这一次,我们悲恸而不苦痛,哀伤而不绝望,关切而不惊慌,焦急而不失信心。因为,国家的进步已经成为佑民的天。”
灾难面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看到,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中国抗击灾难的物质基础,更深刻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整体形象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08奥运北京召开,三峡工程顺利竣工,西藏铁路建成通车,神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奔月卫星升空,实现了中国人千年飞天的梦想……这所有的一切,无一不向我们述说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硕成果。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中国!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人!
(连云港 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