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我被推荐当上第八、九届市政协委员。十年时间,在政协这个组织里,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为团结和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为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当我拿到红彤彤的“市政协委员证书”时,感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重大,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个称谓,我想到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首先我认真学习了《政协章程》,学习了国家领导人关于人民政协的论述,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论述”(登载1998年9月出版的《学习与参考》),明确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任务和作用,明确政协委员在联系和团结各方面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应发挥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环保法》及《物业管理条例》等各种法律法规。市政协也为政协委员们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料:《人民政协报》、《学习与参考》和各种文史资料,还不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学习报告会,这对提升委员的素质起了很大的促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就是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使自己的言行不脱离法律法规的范畴。市政协为委员们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参政议政有的放矢,经常组织各种专题的调查研究,通过视察、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每次会议期间,我都会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通过群众反映和自己考察),提出提案或建议。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建议,其中《给城市留出更多的绿地》、《对海州发展旅游的建》曾在《连云港日报》上转载;根据游客反映,本市在景区建立的基地较多,不但占用绿地同时影响风景,提出殡葬改革建议,希望根据我市临海的特有条件,推行海葬;根据当地居民强烈反映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认为振海路必须尽快修建,我继上届委员提案后,又连续几年提出提案建议,直至道路修成。
除个人积极写提案,我还参与民主党派的集体提案建议撰写工作,因为致公党是个涉侨党,所以我们选择与引进外资有关的专题参政议政,在市八届政协期间,市政协致公党界别组曾三年就我市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方面情况进行视察调查,在市政协组统会(港澳侨台外设委员会)的帮助下,就我市外资企业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今后工作建议,在2002年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切实变化保护“侨、港、台”资企业利益》,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我市投资软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通过对市博物馆的调研提出发展博物馆的建议,以及对市体育学校的调研提出发展体育事业的建议都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并解决市博物馆及市体育局当时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加快我市港口建设,致公党市委会召集有关专家座谈,还专程到河海大学听取专家意见,撰写了《加快我市港口建设》的建议提案。根据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外地的经验,提出应加强我市“五侨”(市人大民宗侨委、市侨办、市政协组统委、市致公党和市侨联)联系,为落实侨务政策作出努力的提案,经市侨办实际操作,我市“五侨”部门开始实行联系制度,2000年市政府给全市归侨发放《归侨证》,凭《归侨证》享受市政府给予的八条优惠待遇,当时在市里侨界得到极好的反响,在江苏省中获得赞誉。
在担任两届市政协委员里,我个人和参与集体撰写的提案建议合计有六十余条,并且都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不少建议也都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落实。在会议闭幕后,我仍不忘记自己的职责,关心社情,关注民意,积极撰写社情民意,如:得知解放路小学搬迁后,校内的逸夫楼被拆除,我立即写了一份社情民意,建议尽快恢复解放路小学新址里的“逸夫楼”,此件社情民意得到市领导重视,很快转来批复,不久“逸夫楼”在新址里复建。
由于在两届里我是常委又兼副秘书长,参加市政协的会议、活动更多些,我都从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作用,这十年是我政治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时期,我感到“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称号,也意味着肩上庄严的职责,而履行职责的水平,取决于本人素质、知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也依托于法律法规和组织制度的坚实保障。政协为组成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平台,依法维护其民主权利。虽然我现在已不是政协委员,但我们仍留存当政协委员那种责任心,平时我仍注意学习时事政治,关系国家大政方针,关心与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反映迫切的事,以民主党派的成员身份,积极反映社情民情,为党和政府决策献计献策。我珍惜当政协委员的荣誉,也要发扬政协委员的责任心,团结自己联系的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致公党连云港市委原副主委 张钦龄)